黏蛋白一些状况详细分析概述
更新时间:2017-10-26 点击次数:2328
黏蛋白是由体内多种上皮细胞分泌的大分子量糖蛋白。根据其结构的不同可分为分泌型和膜结合型。在正常情况下,黏蛋白除了对上皮细胞组织起保护作用外,还参与上皮细胞的分类和更新,细胞黏附和细胞信号传导通路的调节等。
黏蛋白属于分泌型黏蛋白,在结肠、小肠及呼吸道上皮细胞中均有表达。该蛋白质在肠道的表面形成一层粘液层发挥润滑和拮抗致病菌的肠道黏附和侵袭的作用。在正常情况下,表达于肠道粘膜上皮,目前已在多种上皮来源的肿瘤及肠道疾病中发现黏蛋白的结构及功能发生改变,出现黏蛋白的异常表达,其异常表达与临床预后相关。各种抗生素的广泛长期应用,一方面使耐药菌株增加,耐药因子迅速扩散,另一方面引起肠道菌群絮乱,造成肠道功能失调。
黏蛋白是一种高分子量的糖蛋白,由上皮粘膜细胞合成、储存和分泌的,特别是杯状细胞。粘蛋白是来自许多不同的基因,称为MUC基因。一些证据显示在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中,粘蛋白的生物学作用。粘蛋白在实验和人类胆石症中都被充当成核剂,这和粘蛋白的多肽核心的疏水结合位点可能会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使得胆固醇过饱和胆汁一水合物成核。
黏蛋白的高分泌在许多动物胆石症的形成实验中突出,从而可以证明其在胆石症形成中的成核作用。根据一些研究,粘蛋白分泌过多也可能有助于棕色素结石形成。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解释为,人们发现来自某些细菌脂多糖是对黏蛋白分泌的有效刺激。在动物实验中,阿司匹林和非甾体抗炎药物可以抑制胆囊粘液分泌和防止结石的形成。拓展我们对粘蛋白的研究可以提高我们对胆石形成的自然历史的了解,启发新的治疗策略。